發表文章

失敗版的履歷

今天早上剛起床時,我隨便滑到一篇王文華的文章《 王文華:每個人都該準備兩份履歷表──「成功版」給別人,「失敗版」給自己 》給我很大的衝擊。因為在這之前我一直在想我這一生目前最大的挫折是什麼?我是活在台灣經濟奇蹟之後的千禧世代,被父母照顧得很好,不需要餓肚子、種田等等粗活。不過卻讓我一直在想,我會不會抗壓性不足?我可以勝任我之後的工作嗎?人總是在沒事做的時候就開始想這件事。哈哈 因此我也決定來寫一份失敗版的履歷,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這些都是小case,我過得比你更痛苦什麼之類的。不過我想這就是重新認識自己吧! 挫折一:被霸凌 國小四年級時,我因為家裡父母的期望轉學。從新北市到台北市就讀,到了台北市的學校每個人都不認識,本來以為交朋友會很順利。但事與願違,很多人已經有固定的朋友了,可能也是鄰居,甚至從幼稚園就認識到現在。沒有人願意主動認識我。再一次的上學途中,我莫名踩到一個狗大便。我自己不自知。到了第一堂課時,有同學舉手跟老師說:「老師!教室好臭喔!一直有味道飄過來,有人踩到大便嗎?」老師在不怎麼相信的情形下,也只好說:「那大家看看自己的鞋底吧!」不看還好,一看發現是我產生那種味道的時候,當下單腳跳,衝到走廊去洗手台把鞋底洗乾淨。當下只覺得對大家很抱歉,清乾淨了應該就沒事了。不過,這就是霸凌與排擠的開始。同學下課後叫我的稱號就是「大便人」,那段時間沒有人想要跟我同組坐在一起,也不會找我聊天。常常下課就默默地待在座位上發呆,或者寫作業。我唯一可以出頭被大家當成焦點的時候,就是上體育課。跑最快,游最快的就是我了。我的小學生活就這樣默默的過去,現在目前沒有小學認識的朋友還有再聯絡。 挫折二:自己的未來爭取失敗 國中換了一批同學,讓我可以好好的交朋友。起碼在上學的時候,有人願意跟我一起打球。當時我愛上棒球,期望自己未來可以朝向職業棒球選手發展。想要說服爸爸讓我轉學,我想打棒球。但是爸爸卻是回復我說:「以前叫你好好練羽球,受傷就不練。練跆拳道,也沒有堅持。那萬一哪天你打棒球也受傷,你自己也想放棄怎麼辦?你之後靠什麼吃飯?」就這樣那天上學的路途,一路哭到校門口。覺得很生氣,但也沒辦法。因為我就讀的國中就是沒有棒球隊,也沒有空地讓我打球。 挫折三:領導不經思考 升上高一,因為體育能力優秀,身高在同儕當中算是高的。開始慢慢地變得有自信,也體會到社交圈

解決問題的能力?!

這週《今周刊》當中的第二個封面故事,提到「 多一根筋的力量」。當中主要在述說關於「敏銳度」的問題。包括大範圍的全球經濟、市場、商業的敏銳度,小範圍的包括你的周圍環境、人際關係、肢體語言等等。進而衍伸到了,如何透過敏銳度,來讓自己可以再遇到問題時,快速將問題解決的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。 這讓我想到之前寫的《 追劇啦~《那年花開月正圓》,中國女首富的故事! 》當中提到周瑩的眼光獨到,市場敏銳,總是可以找到方法賺到錢。 但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事了,每次看到有關企業徵才的報導,就會不斷地提到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可是一定有人覺得這個能力實在太過於抽象了。如何增進?我相信也沒人說得準,總覺得如何解決問題就是一個「感覺」,感覺對了就可以想到方法,感覺不對就怎麼想也想不透。雖然是這樣說,不過我必須提出一個「解決問題」的前提。那就是要先找出問題! 找出問題?! 對沒錯就是找出問題,關於「找出問題」,上網搜尋「發現問題」有四百萬的收尋結果。雖然不算真的很多,不過我相信這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。 以下提供一些方法,跟大家說明如何提升找出問題的能力,或者也可以說「敏銳度」。 這些方法不是我自己自創的,只是在看過一些書,新聞,演講,影片在我腦內轉化而成的。 1.多看商業新聞、書籍、雜誌 理由很簡單,這類型的文章或影片,一定會告訴你這些經濟政策,或者行銷方法可能導致的結果。在廣泛的閱讀下,自然就可以提高你的「敏銳度」因為你看過別人如何解決問題?而問題到底有沒有解決,你也可以知道。而通常問題沒有被解決,就是因為沒有「真的發現問題」。 2.練習寫作 寫作是一個可以提升自己表達能力的重要方式。把自己周遭所看的,周遭所聽的,所嚐到的,試著表達出來。因為「如何表達?」其實就是「解決問題的基礎」因為在職場上所遇到的問題,基本上都要靠表達來解決。 3.與自己個性截然不同的人相處 這個因為最難達到,所以把它放在最後一項。當我們提升「敏銳度」,可以發現問題,透過表達可以練習解決問題。但是,解決問題的「方法」絕對不是只有一種。每種方法我相信都有利有弊。和那些與自己個性截然不同的人相處,可以激發更多想法。或許在某一天,就可以讓你突然「啊!可以這樣做。」 以上這三個方法,我相信絕對可以讓你對於週遭的敏銳度更上一層樓。讓你擁有「多一根筋」的能力。

選擇比努力更重要?

再一次與母親的談話當中,母親與我述說了許許多多以前所做過的後悔決定。那次的談話將近兩個小時,從凌晨1:30聊到3:15。在我大學畢業回到家中,我了解到我母親在我大學四年當中一個人居住30幾坪大的房子裡,非常的孤獨。我回家住對她來說我想是一個解脫,重拾生活上的目標。因此每次她到家時,我都願意聽她抒發,聽她講話,給她些回應,讓她跟我有些互動。在這一次的談話當中,她用一句當作結尾令我非常訝異,她跟我說:「媽媽活到現在真的覺得選擇比努力還要重要。」 選擇比努力還重要?! 我第一次聽到,在我撰寫這篇文章的同時,我在關鍵字當中輸入「選擇比努力重要」發現還真的有這麼回事。搜尋結果有53萬筆資料,可見蠻多人認同的。 我點入文章當中看到,選擇配偶、選擇工作、選擇信仰等等。 我突然發現我母親不管是在選擇配偶、選擇工作、選擇買的房子上都充滿後悔。 讓我覺得我母親生活得很辛苦,過得不怎麼快樂,周遭的人也不一定認同她的觀念。 我一開始在我內心常常會碎念 「媽媽,為什麼要把這麼多負能量的東西往身上倒?我們要看前面,往未來看,為什麼一直捨棄不了過去呢?過去就過去了吧!」 「媽媽,你都覺得是爸爸害你,房子沒有買到,害你賣錯了房子,沒關係!生活還是要繼續往前走,本來房貸可以還完,享受財富自由。結果被爸爸搞亂,現在還有房貸。或許爸爸跟你以前有許多不愉快,但是又能改變什麼呢?」 但是仔細想想,我內心也是很難過的。媽媽許多的投資判斷還有理財觀念,以現在來看都是對的,但是當時又沒能跟爸爸好好溝通,達不成共識。我也很氣餒當時年紀小,不敢出聲。 最終,媽媽一生最大的後悔是選擇嫁給我爸。但是沒有我爸,她的日子會過得更苦還是更好,沒有人知道。 從我媽的故事看起來,選擇確實比努力重要,因為他如果選擇跟他投資觀念或看法一樣的老公,或許現在財富自由享福。但是有沒有可能不是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出現?沒有人知道。 選擇比努力重要?我覺得活在當下最重要。 從現在看過去,當然覺得選擇比努力重要,因為我們總覺得自己可以選到更好的。 但是從現在看未來,你還覺得選擇比較重要嗎?你怎麼知道你的選擇是對的?是好的?沒有人知道。 所以不管選擇什麼?吃飯?看電影?還是買車買房買股票?甚至選擇大學,選擇工作,選擇配偶。 去試著愛他、她、它、牠吧! 享受當下,活著才會快樂。發現選錯了,不要責怪自己,責怪

追劇啦~《那年花開月正圓》,中國女首富的故事!

最近,孫儷演出的最新陸劇上映了!又是一部述說一位偉大女性的連續劇。先說明我對這部戲的總評好了。演員表現出乎意料,每個角色都演出的相當賣力,除了主角周瑩,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張晨光飾演的吳蔚文,影片當中吳蔚文所遭遇到的事情,心情上的轉變,表演得非常活靈活現,心情上的宣洩表露無遺。不過,《那年花開月正圓》的劇情掌握,有些虎頭蛇尾的感覺。前半段非常精彩讓人很想亦看再看一直追劇,但到後段60幾集之後就比較沒有讓人很像繼續看的感覺,比起前面的劇情稍顯無趣,令人想要直接觀看結局,有些可惜,不過整齣劇的整體表現我還是給予很高的評價,除了欣賞連續劇,更可以從中學習周瑩經商的態度,以及周瑩成功的經過。  以下會有劇透,如果還沒看的朋友就先去看影片再回來吧! 在這裡我想分享周瑩的人生經歷,以及給我的感受與想法。 《 》 周瑩一開始是跟周老四他爸爸街頭賣藝維生,但就是因為靠著在外求生所學到的本能,造就他日後的成就。周老四愛好賭博,一次欠錢無法還清,把周瑩賣到沈家,讓周瑩去做亂趁機逃出來,然後在移居其他地方。最後因緣際會嫁入吳家,但丈夫與公公都相繼去世,只能靠著他一手再把吳家東院撐起來。 當中,周瑩在整頓吳家時,常常幾次碰壁但都可以找出方法賺錢。 第一次靠的是壟斷涇陽棉花市場,逼得讓這家商行高價買入棉花。 之後,吳家三家合股成立土布商,自種棉花,自己織布,自己賣布。不過後來因為西方大舉入侵中國,帶入更好的織布技術,洋布更加耐用更加便宜,導致土布賣不出去。為了把剩下的土布賣出,周瑩前往迪化現在的烏魯木齊,當時西方技術還沒有慎入內陸地區,所以土布順利賣出。 由這兩次的經商,可以呼應到最近天下文化出版的 《創業就是要細分壟斷 》。想要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,必須壟斷。以現在來說,必須擁有專利,並且在自己的客群當中,讓目標客群必須要購買你的商品。舉個很明顯的例子, 微軟在作業系統上,壟斷全球市場。 蘋果電腦,大家都以為是軟硬體的整合,但蘋果真正成功在於軟體、硬體以及店面Apple Store的整合。軟體及硬體的串接不用說,但Apple Store的消費者服務體驗,以及朔造果粉朝聖的地點,這個才是讓蘋果使用者忠誠度最高的一個原因。 Google搜尋引擎,壟斷除了中國之外的搜尋市場以及關鍵字廣告。 接著,吳家為了投資機器織布局,必須籌錢。周瑩讓所有吳家東院的管家、小廝、

免費的大學,coursera!

圖片
在等當兵的過程中,我嘗試在104投遞履歷,但是都因為兵役問題遭到婉拒。在暑假過後,我開始在尋找,在我這段不知道該幹嘛的時間應該做些什麼? 我選上了免費線上學習網站coursera,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聽過,但是我相信在台灣真的願意好好上完一堂的人很少。主要是因為他一堂課幾乎都要2-4個月完成,能夠持之以恆的人真的不多,再加上有些影片沒有中文翻譯,而老師出的題目又是英文撰寫的,英文聽讀的能力是一大考驗。在大四的最後一個寒假,曾經點出來上過幾次課,後來就放棄了。我的高中英文可是被當了三年重修了三年啊!你說我能看得懂到哪裡去?我跟大家一樣,放棄真的是很正常的。 因此在這裡跟大家分享,為何我可以再次打起精神,願意一週坐在電腦前專心上個2-3小時課,接著述說一下我上了史丹佛大學所開的「機器學習」心得。 啟發的影片 POWER錕 當中提到,精英中的精英就是把困難當飯吃的人,沒困難去找困難,沒問題去找問題。就因為這句話,我決定在我當兵前的這段時間,好好利用認真的上好一堂線上課程。願大家一起共勉之。 coursera挑課技巧 現在coursera的課程那麼多,應該如何去挑選課程呢? step.1   點選目錄,選擇你想要的課程類別 step.2   進入課程分類之後,可以點選紅色框框的按鈕 此次分享我選擇「商務」 step.3   選擇字幕語言與課程語言 點選按鈕之後,可以看到各種語言所對應的開課數目,你們可以依照自己熟悉的語言去篩選你想要的課程。 step.4   適合你的課程出現 不過我在這次的點選當中發現它的搜尋結果好像有些誤差,像這些online degree的課程還是會出現在搜尋結果上。不過往下滑就會發現,會搜出中文上課的課程。 機器學習--史丹佛大學 我最後選擇了數據科學當中的機器學習,有簡體字幕,這樣上起課來比較輕鬆。 機器學習課程頁面 這個課程coursera設定是11週的課程,我目前只上了第一週,總結一下心得。 上課心得 這個老師在影片當中述說的非常淺顯易懂,舉的例子都非常生活化。很輕鬆的就可以了解機器學習在生活上的運用。課程的順序安排非常恰當,不會有很跳躍的感覺,每一堂課之間銜接得很好,一步一步慢慢來,對於完全沒有基礎的人也

真的有交往甜蜜的秘訣?

我與我的女朋友從大學一年級班對交往到現在也已經快四年了。沒什麼吵架,沒什麼怒罵,倒是在床上一起打架比較多。很多人聽到班對交往快四年,都非常訝異也覺得我非常幸運,在人生當中第一位女友就是我未來的老婆,而且我也是她第一任的男朋友。 雖然我相信這樣的例子還是有很多的,我們並非什麼特別的人,只是都誠心地互相對待彼此。 周圍的同事或者同學對於我們的交往都非常好奇,常常想問我為什麼可以交往這麼久?你們維持感情的祕訣是什麼?每一個人,我都會回答「溝通」。都是老生常談了,每個人都說是溝通可以如何溝?又怎麼通?才是學問啊! 有一次,我跟女友一起搭火車出發去旅遊,一路上我們滑著自己的手機,坐了兩站。 突然他對我說:「誒,看我!」我就放下手機,將頭若無其事的往我的左邊轉,傻傻的看著她,呆呆的回說:「幹嘛?」 她回:「我現在在說什麼?」 我心想:「哇賽,又沒說話叫我猜他現在在想什麼?這種問題也太難了吧!」 我回答說:「我愛你!」 她說:「不是。」 「那...你等下想去逛屈臣氏?」 「不是」 「想喝珍奶!」 「答對了!」接著就親我一下。 還有另一個故事。在我們還是學生時,我們經過雙方父母同意選擇同居,租下學校附近一間小雅房,回家時都會一起洗澡。但在畢業之後,回到汐止老家兩個人跟著媽媽一起居住。 當初我女朋友跟我說:「回到汐止之後,就不能一起洗澡了喔!」 我說:「哪有什麼關係,不用害羞。」 「不要拉!」 第一次三個人住在一個空間裡,當洗澡時間差不多到的時候,我就主動跟我媽媽說:「媽我跟XX會一起洗澡喔!」 我媽當下愣了一下。 就笑著說:「隨便啊!你愛怎麼洗就怎麼洗,哪管你們啊!」 藉由這兩個故事,我想說的是,其實溝通不是用嘴吧說就好。而是要藉由仔細觀察而來的。用看的、用聽的,有時候不用說話,就可以達到溝通的效果了。還有,要說話「直接」。這裡指的直接不是對人大小聲的那種直接。而是不拐彎抹角,直接表達現在心裡想些什麼,需要什麼。就像對跟你問診的醫生說話一樣。哪裡不舒服?怎樣不舒服?希望醫生如何幫助你?就說出來,就像第二個故事一樣。雖然這是有第三人的互動,不過即使是我們雙方的溝通也是這樣。 男生常常認為在女生回家是義務、是責任,不過就在今年中秋,我烤肉吃壞肚子,渾身不舒服。直接跟我女友說:「今天你騎車好不好?我肚子很不舒服。」她還對我擺個臭表情,我想

文章分享:一個好故事,才可以讓人與人相連!

許多雜誌的專欄都非常值得去回味。 翻閱2017年10月號的遠見雜誌的創新講談,本期由姚仁祿先生所撰寫的「一髮動全身 一念動三千」讓我想與各位分享自己的感受。 遠見雜誌在本期的「2017兩岸四地青年翻轉力調查」當中,已「對於未來5年國家經濟發展樂觀嗎?」為提問,當中台灣僅8.6%的台灣青年回答樂觀。這件事情讓我不僅僅是替執政者感到擔心,也非常認同姚先生在他此篇專欄,最後一個段落所述說的「我們不要唱衰,一起振作」。 即使,再現在大台北地區高房價,台灣面臨中國大陸的冷處理、旅遊業的衝擊、全世界AI迅速發展、FinTech落後、許多政策執行緩慢沒有效率。但是,我們還是必須去創造一個美好的故事,為台灣的現在及未來述說一個又一個的好故事,並且不斷地去與別人分享,讓越來越多人知道好故事。而不是被新聞媒體的意外、車禍、火災、殺人、自殺...等等的負面新聞所佔據。 台灣現在需要正能量,振作啊! 中國旅客不來,許多原住民部落不斷發展在地觀光,社區建造。好比司馬庫斯的共有制度。 金融科技或許還沒開放許多限制,但是想要賺錢總是有的。好比創業家兄弟,金流行不通,改用商品來取代。 台灣有太多太多的故事需要被挖掘,才會知道台灣真的是「寶島」! 美好的故事,不是偉大、不是完美、不是一個人的故事。我相信一個美好的故事,當中有許多的角色參與,簡單、不完美、有所缺陷,但這才是一個好故事,就需要被分享! 呼應姚先生的專欄文章主題「一髮動全身 一念動三千」。 任何一個故事,都足以改變台灣! 我是那8.6%對台灣未來5年經濟樂觀的青年。